导航菜单

(福建省)福清市“十四五”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

 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(%) -- 68.96

 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(%) -- 70.38

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(%) 90 81.98

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(%) 8.9 18.90

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(%) 8.9 18.90

  城乡居民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(%) -- 32.17

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(%) ≥97 98.90

 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(%) ≥50 75

  第二篇 总体要求

  第一章 指导思想

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坚持“以基层为重点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预防为主,中西医并重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人民共建共享”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,全面贯彻落实国家、福建省、福州市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、政策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牢固树立“大卫生、大健康”理念,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以促健康、转模式、强基层、重保障为着力点,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提高全民健康水平,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
  第二章 基本原则

  一、坚持预防为主,促进防治协同

  围绕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,重视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愈后防复”,针对传染病等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,设立应急预警机制,有效控制卫生费用,保障人群健康水平。

  二、坚持点面结合,统筹全局发展

  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,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。在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宏观战略的同时,关注人民健康保障和促进中的关键问题,确保各项任务、目标顺利完成。

  三、兼顾基层发展,促进健康公平

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反映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强化基层的组织建设,补足短板,进一步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,使人民可以获得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。

  四、强化法治思维,提高治理水平

  按照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的要求,促进政府职能转变,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,依法设置按照法治原则、规范、程序,充分发挥法治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保障、服务和促进作用,提升卫生健康领域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。

  五、发挥地方特色,促进创新发展

  坚持改革创新,按照高质量发展超越要求,全面推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向“全联、深动”迈进;在完成省、福州市发展任务的基础上,围绕地区定位细化任务指标,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,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,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获得感,形成政府、社会、个人共同推进卫生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。

  第三章 发展目标

  到2025年,福清市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,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,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取得新发展,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,基本建成功能清晰齐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,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。健康产业初具规模,人人享有便捷可及、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,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,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,各项健康指标达到省内同类城市前列,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。

  ——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。居民健康意识加强,健康行为逐步普及,慢性病、地方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,人口素质不断提高。到2025年,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.5岁,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/10万左右,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4‰以下。

  ——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。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基本补齐,资源配置持续优化,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,重大疾病防控救治、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更加强大,体系完整、职能明确、协作顺畅、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。

  ——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。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加、布局结构得到优化,卫生资源利用更趋合理,城乡区域资源配置更趋均衡。到2025年,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.7 张。基本形成适应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、上下联动、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。

  ——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。推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,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得到有效落实,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持续提升,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有保障,执业环境不断改善,医患关系更加和谐,满意度不断提升,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

  ——保障持续发展明显改善。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,筹资渠道更加多元,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,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 25%左右。完善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。医疗健康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表2 “十四五”时期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

  领域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

  目标 指标

  性质 备注

  健康

  水平 1.人均期望寿命 岁 82.64 82.85 预期性

  2.婴儿死亡率 ‰ 2.11 4以下 约束性

  3.孕产妇死亡率 1/10万 19.15 10以下 约束性

  4.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‰ 3.26 5以下 约束性

  资源

  配置 5.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张 3.58 4.7 预期性

  6.每千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 人 2.01 2.6 预期性

  7.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人 2.50 3.0 预期性

  8.每万人口中医执业(助理)医师数 人 2.37 3.3 预期性

  9.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人 2.01 3 预期性

  健康

  服务 10.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% 95 >95 约束性

  11.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个 - 4.5 预期性

  12.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% 2021年开始 25 约束性

  13.县域内就诊率 % - 90 预期性

  14.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

  比例 % 67.38 70左右 预期性

  健康

  管理 15.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% 68.96 ≥75 预期性

  16.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% 70.38 ≥75 预期性

  17.新发尘肺病报告率 % - 逐步下降 预期性

  18.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% 81.98 ≥83 约束性

  19.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% 71.5 ≥72 预期性

  发展

  保障 20.期末总人口规模 万人 139 145 预期性

  21.人口年平均出生率 ‰ 11.1 12.2左右 预期性

  22.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 % - 25左右 预期性

  第三篇 建设任务

  第一章 坚持健康优先,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

  第一节 加快构建“大卫生、大健康”格局

  深入贯彻“健康中国”战略部署,全面实施“健康福州2030行动”,坚持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,大力推进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转变,加强生命全周期管理,提高全民健康水平。切实提高健康教育专业机构、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实施健康服务能力,将健康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,推动城乡建设发展与居民健康保障紧密融合,各有关部门协同合作,共同促进卫生健康发展建设。通过政府、社会和个人共同推进疾病预防、防治结合、医防融合,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、重视健康、改善健康。

  第二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

  进一步完善医改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,实施“三个一”的医改领导体制,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、第一副组长,对深化医改工作负总责;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联系涉及医改领域的卫健、医保、药品、人事、财政等事项。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,科学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政策,“十四五”时期,加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。

 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,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完善公立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、总会计师制度和工资总额核定办法。深化基层医改各项政策措施,推进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,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共享,畅通医务人员双向交流渠道,畅通患者双向转诊渠道,畅通远程医疗服务渠道,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加快形成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”的分级诊疗模式。

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全面推行按病种、按床日、按人头等多元复合式收付费方式改革,探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(DRG)、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病种分值付费方式(DIP)等新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、福州市药品、医用耗材带量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,推动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集中采购药物、耗材。

  第三节 全民参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

  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评体系,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与社会健康管理相结合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,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,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,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。积极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,丰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内涵,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效果。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机构建设,镇(街)、村(社区)、机关、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,推动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到城乡基层。充分利用互联网、移动客户端等各类媒体,宣传爱国卫生运动,提升宣传效果,凝聚全社会共识,引导群众关心关注、积极参与,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;报告、公报、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,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,为了您更加全面、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,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;源于网络的作品,若对您造成了侵权,请联系本站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。

本文地址:/guihua/huadong/10829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验证码: